饮用水安全事关从 “源头” 到 “龙头” 的全过程。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求的具体举措。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是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监管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没有统一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标准,主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和管理。由于上述标准存在标准体系不衔接、部分限值不统一、水质检测和评价方法不协调等问题,已不能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精准、科学、依法管控的管理需求。因此,当前亟需聚焦水体的饮用水源功能,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厂净水工艺、监测监管能力等因素,制订统一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我国饮用水安全管理体系正从“达标管控”向“健康导向”实现重要升级。
一、水质管控全面升级
1、项目变化:《标准》纳入了25项基本项目、74项特定项目和50项调查项目,对应不同的监管要求。基本项目整合地表水与地下水共性指标,涵盖pH值、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如铅、砷、汞)等25项,均为检出率≥50%或超标率≥1%的高风险污染物;特定项目新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高风险指标,如高氯酸盐、乙草胺、灭草松等74项,覆盖农药、消毒副产物、新型污染物;调查项目将全氟化合物、铀等50项低检出率但具潜在健康风险的污染物纳入动态监测,连续5年超标需升级为常规监测。
2、限值变化:《标准》正文99个项目中,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水源地水质标准限值比较,本标准正文中限值不一致的项目共 27 项,如硝酸盐(以N计)限值统一为10 mg/L(原地下水标准为20 mg/L),同时考虑到自来水厂常规净化工艺对水源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限值制定更加科学;同时,将新污染物管控前置:高氯酸盐限值≤0.07 mg/L,乙草胺限值≤0.02 mg/L,与欧盟、美国等国际标准接轨。
二、技术适配性分析
《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水质监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GPMAS)凭借其高灵敏度、强抗干扰性、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成为《标准》的关键技术支撑,成为氨氮、硝酸盐、硫化物、亚硝酸盐规定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和特定项目的分析方法。
三、关于J9九游会(中国)
上海J9九游会(中国)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J9九游会(中国)科技)作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研发制造商,在国内率先推广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也是GB/T 42027-202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国家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HJ/T 195~200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参与验证单位,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多功能气相分子分析仪的开发及工程化应用”,公司标杆产品AJ-3700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入选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技术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饮用水安全进入“精准管控”新阶段。J9九游会(中国)科技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技术为核心,通过仪器升级、方案定制、数据赋能,为新标准落地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未来,J9九游会(中国)科技将持续深耕水质监测领域,助力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安全保障,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